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记东平王苍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五
将军以周、召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昔在周公,今也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
传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蝼蚁,窃观国政,诚美将军拥千载(《艺文类聚》作「膺千年」),之任,蹑先圣之踪,体弘懿之姿,据高明之势,博贯庶事,服膺《六艺》,白黑简心,求善无厌,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窃见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
将军宜详唐、殷之举,察伊、皋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宁本朝。
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于当世,遗烈著于无穷。
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辉,当世之俊彦也。
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
扶风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
京兆扶风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辞病去。
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清修洁,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平、孔、翟,无以加焉。
宜令考绩,以参万事。
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于州里,经学称于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
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
凉州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文之以术艺,凉州冠盖,未有宜先雍者也。
古者周公一举则三方怨,曰「奚为而后己」。
宜及府开,以慰远方。
弘农功曹史殷肃(《后汉书》注引《固集》作「段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
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如蒙征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
卞和献宝,以离断趾,灵均纳忠,终于沈身。
(《艺文类聚》作「已而」)和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艺文类聚》作「弥章」)
将军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少屈威神,咨嗟下问,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汨罗之恨(《后汉·班固传》,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八)
杂还贺正(二)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八
伏以阳历端朔,元春授时,发生之初,政教之首。
方馀阴之退伏,宜吉士之亨嘉。
重致仪笺,过形善颂,载惟感志,何以诵言?
寿圣节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二、《忠肃集》卷一○
元春首祚,灵月生明。
天地开祥,肇发流虹之命;
圣祥膺运,光符绕电之期。
纪是庆辰,著为甲令。
书文所底,动植交欢。
躬诣祇园,前陈梵席,香花惟洁,钟呗以时。
演龙藏之秘言,极人天之幽赞,庶凭妙果,恭协盛期。
伏愿睿算无疆,常保天行之健;
炎符炜耀,更同地久之昌。
王大卿生日元春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七、《后乐集》卷一六
颂献椒花正纪四时之始;
门垂蓬矢,适先二日之期。
喜动周畿,欢腾吴会
伏惟某官雅标山立,荣问川流。
正笏崇班,凛难进易退之节;
剖符近辅,蔼去思来暮之谣。
逢初度以顺履端,延修龄而介丰福。
某依仁有幸,赞庆为深。
茂苑之云,莫效一卮之祝;
长安之日,即归三事之联。
僭羾菲仪,庸将芹敬。
倘垂容顿,实倍感荣。
李公献吉四首 其二 明 · 黄省曾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绝代词林哲,新传鬼录人。
琴捐当岁夕,川逝逼元春
日月音容古,江山涕泪新。
天涯有知己,沾袂惜麒麟。
元会大飨歌十首 其五 皇夏(帝出升御座。姑洗厢奏。) 南北朝 · 无名氏
四言诗
皇运应箓,廓定区寓。
受终以文,构业以武。
尧昔命舜,舜亦命禹。
大人驭历重规沓矩
钦明在上,昭纳八夤。
从灵体极,诞圣穷神。
化生群品,陶育烝人。
展礼肆乐,协此元春(同上)
太平王大卿元春劄子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八、《漫塘集》卷一一
夏令将中,南风日竞,恭惟某官坐啸黄堂,流泽千里,穹祇叶相,台候动止万福。
某至愚极陋,蚤尝妄意事功,一病家山,口不谈世事十有六年矣。
故岁过里中一士夫家,见旧邸报一沓,借归读之,其间一二疏言事之利害、民之休戚,皆切于实用,可举而行,异乎其他剽窃牵课者,率是大卿谏省时所上。
以此起敬,恨不及识。
一日王当涂之官,踵门告别,坐间有言大卿起家守姑孰者,某即起贺当涂之得所依。
当涂曰:「然,吾固望之」。
未几还书于某曰:「吾邑自今使君之来,急者宽之,苛者除之,知民之艰而拊善良如慈父母,又虚心以待僚属,从善如流,诚试邑者之幸。
子尝谓我得所依,信矣」。
某因当涂所云,虽频以知音自喜,然升沉异趣,实不敢以姓名自通。
忽奉专使贻以手书,剥封庄诵,情文粲然,若施之敌己而有素者,某疏贱岂所宜得!
重之以二十万钱之饷,益体至意。
颜阖居贫,曾君知之,遣使致币,跪辞以逃其使,世以为高。
颜延之始安郡,以二万钱与陶渊明渊明悉送酒家,颇就取酒,世以为达。
某不佞,皆不谓然。
夫币以将意,上所以待下,而竟逃之,则为不恭;
周之则受,下所以承上,而亵用之,则为不智。
某既不敢不恭于承命,亦不敢亵于受赐,谨西面再拜,稽首登受,审思而重用之,以不孤大卿之盛心,其为感激,虽秃千毫安能自殚写。
比年以来,边遽未息,士大夫身计虽工,而公家之务日益苟且,设有一朝之警如坏堤,蓄水将四面溃决而不可支,当是时求保障之功,舍大卿而谁!
《诗》曰:「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大卿尽心焉。
某惟是禀报,世俗书尾必效殷勤于起居膳服之间,而以爵位致颂望
某惟自养在己,而用舍天也,人力不与存焉,故于大卿一切屏去,伏惟幸察。
青帝歌 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六部
东望重拜手,苍帝玉皇君。
灵风鼓橐签,育物布元春
云龙辔严驾,玉衡拥琼轮。
枯萌泛沾及,大惠无不均。
万仙歌以道,委曲戒天人。
心根迷自固,拱跽戴鸿仁(○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作青帝符歌。○逯按。北周甄鸾之笑道论。曾提及灵宝三十二天及度人妙经等。知当时已有此歌。又北周新出道经甚多。笑道论云。去年七月中道士所上经目止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今云八百馀卷云云可证。今列此歌于北周。俟再考。)
文中子世家 隋末唐初 · 杜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文中子王氏。讳通
字仲淹。其先汉徵君霸。
絜身不仕。高尚镇天下。
十八代祖殷。仕至云中太守。
以贤良称。肇家于祁。
以春秋周易训授乡里。为子孙资
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
著春秋义统。公府辟不就。
九代祖宇。仕悯怀之难。
东迁焉。宇生罕。
罕生秀。皆以文学显。
秀生二子。长曰元谟。
次曰元则。元谟以武略升。
元则以儒术进。元则字彦法
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太仆国子博士
以兄用武进。常叹曰。
先君所宝者礼乐。先师不学者军旅。
兄何为哉。遂究心道德。
博考经籍。以为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
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也不可坠。
江左号为王先生。受其道者王先生业。
于是始称儒门。世济厥美矣。
先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仕太和中并州刺史
创家临河汾。惟曰晋阳穆公
穆公同州刺史彦。惟曰同州府
彦生济州刺史杰。惟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生铜川府君讳隆
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
幽识远悟。非礼不动。
先生之业。所在教授
门徒常千馀人。隋开皇初
国子博士待诏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
方以恭俭定天下。天子常从容谓府君曰。
朕何如主也。府君曰。
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虽负尧舜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
何以教朕。府君承诏。
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
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始求出。补乐昌
寻转猗氏。后迁铜川
所在著称。吏人敬爱。
秩满退归。遂不仕。
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
献兆于安康献公。公愀然作色曰。
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也。
是孙也。必能天下之志。
而道不行。天所命也。
遂名之曰开皇九年
江东始平铜川府君叹曰。
吾视王道。未有叙也。
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于侧。
始十岁矣。有忧色。
铜川府君曰。小子。
汝知之乎。文中子曰。
尝闻之夫子曰。古之为邦。
有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
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
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
九州无定主也。夫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夫子之叹。
盖忧皇纲之不振。生人劳于聚敛。
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
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正月
铜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
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巳来。斯废久矣。
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
翔而后集。文中子曰。
请从此行。于是始有四方之志矣。
盖受书春秋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琠。
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
考三易之义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
其精志如此。仁寿三年
文中子盖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遂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
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
杂王霸之略。稽之于今。
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大悦曰。得生几晚矣。
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
公卿不悦。时文方有萧墙之衅。
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歌曰。我思国家兮。
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
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
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
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
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
劳身西飞。文帝闻而伤之。
再徵之。不至。
四年文帝崩。大业元年一徵。
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我周人也。
家本于祁。永嘉之乱。
东迁焉。高祖穆公
始仕于魏。魏周之际。
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
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
于兹四代矣。兹土也。
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之遗风焉。
先君之所怀也。且有先人之敝庐在焉。
家本俭约。茅檐土阶。
蕞如也。以避风雨。
道之不行。则知之矣。
舍此欲安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
定居万春乡之甘泽里。乃续诗书。
正礼乐。修元经。
赞易道。盖有事于述者九年。
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其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将千馀人。
故隋道衰。而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之閒。
雍雍如也。大业十年
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
并不至。十三年。
江都难作。而文中子有疾。
薛收而谓之曰。吾梦颜子称孔子之命而登吾阶。
坐于牖下。北面援琴而歌曰。
礼乐既正。诗书既成。
赞明易道。聿修元经。
归休乎何必永厥龄。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盖寝疾七日而终。
门人薛收姚义等数百人共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
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礼云。男生有字。
昭德也。死有谥。
以易名也。夫子生当天下乱。
昭王不兴。莫能宗之。
故退而删诗书。正礼乐。
修元经。缵易道。
圣人之大旨明矣。天下之能事毕矣。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易曰。黄裳元吉
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
盖礼论二十五篇。列为十卷。
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
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
并未及行于时。遭代丧乱。
盗贼奔突。先夫人用藏其书于竹笥。
扶老携幼。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焉。大唐武德四年
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于故居。
复以书授于其弟凝。文中子二子。
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郑康成 武周 · 史承节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夫囊括宇宙者文字。发明道业者坟典。
是以圣人作而万物睹。贤人述而百代通。
礼乐得之以昭明。日月失之而蹇忒。
宣尼彰删缉之功。始皇速烧焚之祸。
迨乎偫儒在汉。传注瑶□莫不珠玉交辉。
纤微洞迹。同见集于芸阁。
独有缀于环林。岂若经教奥义。
图纬深术。兼行者多。
无如我郑公也。公讳元。
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八世祖崇。哀帝时尚书仆射
公少为乡啬夫。不乐为吏。
遂造太学。师事第五元。
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钦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摄斋问道。抠衣请益。
山东而入关右。因卢植而见马融
考论图纬。乃召见而升楼。
精通礼乐。以将东而起叹。
三载在门。十年归邑。
及党事起。遂杜门不出。
隐修经业。于是针左氏之膏肓。
起谷梁之废疾。而又操入室之戈矛。
发何休之墨守。陈元李育
校论古今。刘瑰范升
章文议。何进延于几杖。
经宿而逃。袁隗表为侍中
缘丧不起。孔融之相北海
屣履造门。陶谦之牧徐州
接以师礼。比商山四皓
乡曰郑公。类东海之于公。
门称通德。汉公车徵为大司农
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迎送。
公乃以病。自乞还家。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公为赵相。
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
乃避地徐州建安元年
徐州还。道遇黄巾贼数万。
见公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邀公。
大会宾客。乃延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
秀眉明目。仪容温伟。
客多豪俊。并有才说。
见公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公依方辩答。咸出问表。
皆得所未闻。莫不叹服。
汝南应劭。亦归于
因自赞曰。故太山应仲远
北面称弟子何如。公笑曰。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有惭色。门人相与撰公答诸弟子问五经。
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公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周官礼记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
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駮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馀万言。
经传洽熟。称为纯儒。
其所撰注。今并通习。
是知书有万卷。公览八千也。
齐鲁间宗之。公后尝疾笃自虑。
以书戒其子益恩。书曰。
吾家旧贫。为父母偫弟所容。
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
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大儒得意。
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
粗览传记。时观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乡。假田播殖。
以娱朝穸。后举贤良方正有道。
大将军司府。公车再徵。
比牒并名。皆为宰相
唯彼数公。懿德大雅。
克堪王臣。故宜式叙。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
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
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黄巾为害。萍浮南北。
复归乡邦。入此岁来。
已七十矣。宿素衰落。
仍有失误。桉之礼典。
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
归尔以事。将閒居以安性。
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
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
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
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
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
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亦有让爵之高。
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
凡某所愤愤者。徒以吾亲坟陇未成。
所好偫书。率皆腐敝。
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后人。
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
无恤饥寒。菲饮食。
薄衣服。节夫二者。
尚可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
亦已焉哉。五年
孔子告之曰。起起。
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已。
既寤。以谶合之。
知命当终。有顷寝疾。
年七十有四。以其年六月卒。
遗命薄葬。自郡守以下。
尝受业者。衰绖赴会千馀人。
乃葬于高密县城西北一十五里砺阜山之原。呜呼哀哉。
有子益恩。孔融北海
举为孝廉。及黄巾所围。
遂赴难捐身。有遗腹子。
公以其手文似已。名曰小同
精通六经。乡人尊之。
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
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
如厕还。问曰。
卿见吾密疏乎。答曰未见。
文王曰。宁我负卿。
勿卿负我。致鸩而卒。
悲夫。自夫子没后。
大道方丧。公之网罗遗典。
探赜今犹。特立郁然。
时季途迍。志不苟变。
全身远害。猗欤美欤。
及范史作论。有曰。
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
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及传受生徒。专以郑氏家注云。
晋中兴。戴逵字安道
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为公作碑。
手自书写。□□□语亦妙绝。
年代古而碑阙亡。德音夐而诗书在。
承节以万岁通天元年。奉敕于河南道访察。
观风省俗。激浊扬清。
行至州界。见高密父老云。
郑先生汉代鸿儒。见无碑记。
不以庸妄。遂托为文。
往以会府务殷。□无暇景。
岁序迁贸。执笔无由。
今者罢职含香。忝居分竹。
属以閒隙。乃加修撰。
耆旧者唯闻其名。后生者不睹其事。
今故寻源讨本。握椠怀铅。
无疏本传之。并序前言之目。
发九泉之冥昧。播千载之□□剪以繁华。
不为雕饰。铭曰。
焕乎人文。图稽典坟。
烦乱事剪。定自孔君。
中途湮没。秦帝沮焚。
汉兴儒教。郑氏超偫。
膏腴美地。簪绂宏规。
啬夫罢署。京兆寻师。
中候乾象。左氏韩诗。
虽称积学。殆若生知。
公之挺生。大雅之懿。
囊括坟典。精通奥秘。
六艺殊科。五经通义
小无不尽。大无不备。
好学慕道。深思远虑。
来往周秦。经过兖豫。
侍中不仕。司农罢署。
卢植东遇。孔融西去。
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躬违三辟。门传五更。
周官东部。汉韪西京
白玉遍地。黄金满籯
占卜潜桥。行途过沛。
陶谦师友。孔融高盖。
山启黉扉。草生书带
七十归老。三千赴会。
经传洽熟。齐鲁攸宗。
爵禄不受。赞论为功。
礼乐今去。吾道皆东。
类于标德。比皓称公。
阉尹擅贵。禁锢连年。
乃逢宥罪。方从举贤。
南城避难。东莱假田。
诞膺五百。中览八千。
今年在辰。来年在巳。
呜呼不慭。吁嗟到此。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道该八表。神交千祀。
潍水之曲。砺阜之阳。
通德为里。郑公为乡。
云愁庙古。月暗坟荒。
旧碑先殁。新石再彰。
词愧黄绢。心凄白杨。
名誉不朽。终古腾芳。
春景 其一 新年贺太平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排律 押真韵
乱向残年定,东风息战尘。
太平如可待,相见贺从新。
自笑屠苏我(四库本作老),谁吹画角秦(四库本作晨)
几人天宝旧,重赏后元春(自注:天宝,唐玄宗年号,时安禄山叛。后元汉文帝太平时也。)
卖钏犹堪醉,簪花不恨贫。
渊明今甲子,犹是晋时人。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1163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罗山志自序嘉定三年八月 南宋 · 罗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四、同治《崇仁县志》卷首
郡邑有志尚矣。
崇仁为县六百馀年,不为不古,此书独简略疏陋,览者病焉。
余尝有志于斯而未暇也。
嘉定元春西昌李君以簿领摄邑事,见委编次,于是请问耆宿,搜罗逸闻,遍考诸家记载,公私碑刻,而以祥符旧经为祖。
累年汇稡,乃克成书,凡五十有一门,釐为六卷。
载维诗文不可不录,编而成集者又四卷,总一十卷,名曰《罗山志》。
事或遗落,文有冗长,笔削之任,以俟来哲。
罗山在县西北,唐天宝中,更为崇仁山,县厅壁记所谓「改县于隋,封山于唐,山因县而得名」是已,故取以名书。
李君名伯淳字子孟
宋嘉定三年中秋日,邑人磬沼罗鉴识。
东川路武皇城(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七、《山谷全书·续集》卷七、《山谷简尺》卷下
顷幸从容,深服高明遇事快尽表里。
恨当路诸公未相知,犹在闲处耳。
别来不忘怀想,治行匆迫,到江安日,苦追送之客相仍,故不作书,因循至今。
首辱赐教,恩意千万,感服无以为喻。
元春大庆,伏惟履道平坦,百福所集,饮食之味,有神相之。
咫尺不能参谒,临书向往。
伏祈为国自重,以须升擢。
冬旱减降德音熙宁元年正月四日丁丑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八、《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三
门下:上能恭于事则雨若,泽不施于利则旱灾,君德因以失中,天沴缘而荐至,奄若圭璋之合契,速于桴鼓之传声。
顾朕不明,闇于为政,动伤茂气,咎应常旸。
绵跨大冬之穷,凌涉元春之首,讫无雨雪,沾被农畴。
诉上帝以载祈,走百神而并祷。
虽精衷之内罄,期美政而蔑闻。
中夜以兴,寸心是悼!
省兹大变,实在眇躬,民也无知,横罹祸役。
尚虑方区之广,居多禁网之苛,宜锡庞恩,率从宽降。
西京道州府(云云。)于戏!
洛阳之狱,庶将甘泽之来符;
东海之冤,或觊丰年之可召。
咨尔臣庶,当体朕怀。
生辰次味苓韵 明 · 顾清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生筵酒盏接元春,次第风光到此辰。
梦好协公桑荫传,诗来锡我上方珍
园林钟鼓非前辈,廊庙江湖亦老臣。
孱弱愿期交引翼,共瞻尧日万年春。
轮对劄子(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一
臣闻之道涂,皆谓陛下更化既久,责治未进,稍厌君子,复思小人,朝野欢传,莫不失望。
然陛下圣明,固无是事,万一有之,乱萌祸胎昉于此矣。
夫国犹身也,身不能无病,受病必有源。
椓伐于少,至老必验;
蕴伏于夏,至秋必发。
柄臣浊乱天下久矣,暨元春、知孝之流横议于朝,反易纲常,变乱邪正,而元气坏。
国、损、善、湘之伦妄作于边,削薄本根,裂弃险要,而弱势成。
以一易二,民始疑楮;
三界并行,民始贱楮。
通国无策以救,而亡形具。
于斯时也,水旱荐臻,彗孛交流,火燔都邑,盗满原野。
柄臣惧天下议己,遂行一切苟悦之政,以求容于斯世。
赣卒戕宪而不讨,盱卒杀守而曲赦,于是兵以姑息为当然,训齐以法则怨。
赃吏满天下,躬盗贼之行而享封君之富,于是吏以饕墨为当然,薄录其尤则怨。
覃免无节,循转不已,徒手赴春闱而秋赋几废,正郎满铨部而任子倍增,于是士大夫以侥倖为当然,裁抑其甚则又怨。
柄臣与其徒皆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而独留其大敝极坏之朝纲,已开难合之边衅,骄冗不可简稽之兵,穷极不可变通之楮,陷溺不可挽回之风俗,以遗陛下,此脉家所谓在膏之上、肓之下,良医弃其针石而走之證也。
陛下不幸而当之,诸贤不量力而就之,相视束手,莫知所为。
陛下责诸贤无扁鹊、华佗之方则似矣,若曰更医而致疾则非也。
假令陛下起柄臣于九原,授以相印,还债帅于谪地,升之将坛,天下其遂晏然乎?
嗟夫!
君子小人并立于世,小人享其乐,君子当其忧,小人饮其甘,君子味其苦。
小人善交结,故负罪而见思;
君子拙迎合,故输忠而获厌。
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心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
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
庆历议减任子,任子不可减而仲淹、琦罢;
淳熙议裁恩霈,恩霈不可裁而龚茂良逐。
小人作《流共工幽州赋》以快之,君子之不见乐于人如此。
天与人皆不可恃,所恃者人主而已。
亲之犹恐其疏,縻之犹恐其去,奈何外示眷礼,内萌厌倦,使之皆岌岌不自保乎!
名臣殄瘁,时事寖非。
弓旌所招,稍稍引去,见几而作者未已也;
弹射所驱,往往复还,蹑迹而至者未已也。
曾肇有言:「窃观近日上意渐变」。
深味此语,可为寒心。
臣愿陛下坚凝初志,无使邪说摇正论、小人间君子如所虑,则用今之二相与今之诸贤足矣。
不然,虽举十六相,彼四凶之来,不知十六相者何恃而安乎?
或曰:今天下最急者,兵与楮二事。
有人焉,能制兵之骄,扶楮之贱,虽非君子,盍用之以纾一时之急乎?
臣曰不然。
宣、靖之祸,蔡京为之也。
虏骑长驱,已贬责,乃自言有禦狄之策以求复用。
当时不惑其言,天下后世亦不追恨其策之未试,何也?
惟无策,所以至此;
既已至此,策将安出?
小人欺世之术每类于此。
呜呼!
坚守京师李纲也,再造江表者赵鼎也,尊中国、攘夷狄者张浚也,皆君子也。
国存至今,用君子之力也,使复用则国亡久矣。
此陛下之商鉴也,臣所以不胜惓惓者哉!
〔贴黄〕臣蒙恩兼郎,窃见本选在籍小使臣一万三千九百馀人,内奏补五千五百馀人,宗室三千六百馀人,吏职、军班各千人,而武举不满五百,军功不满千。
以恩泽入仕者如此之多,臣因以知名器之滥予;
以材武自奋者如此之少,臣因以知武功之不竞。
而又有爵一涂,已参注者二千一百馀人,来者源源未已,皆注监当,而监当阙皆十二年以上,六七人共守一阙。
臣恐数年之后,充塞铨部,皆以赀为郎之人,而仕进之涂愈狭矣。
臣谓国用不足固今日急务,然生财之道非止一端,鬻爵之令可以已矣。
惟陛下与大臣熟议焉。
赐外任臣寮马寻等进贺寿圣节绢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五、《华阳集》卷二一
敕:卿茂服朝联,肃祗邦委,属元春之令序,纪诞日之休符。
列上庆函,旅陈珍贡,载循忠乡,良集宠嘉。
推诚保德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致仕上柱国颍国公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一百户赠司空侍中庞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五、《华阳集》卷四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二
嘉祐八年三月丙午太子太保致仕庞公薨于其家。
是时先帝方寝疾,乘舆不及归奠,而震嗟者久之。
于是其孤以公之功状上于太常,而博士李育谥公曰「庄敏」。
六月壬申,葬公于雍丘县之谷林山。
明年,会修《仁宗实录》,其孤又请于史官王圭曰:「我先公位丞相,于朝盖显矣。
其葬也,谏官司马光实为之铭。
今墓隧之碑未立,愿得史官所书以刻之,以信其后人」。
余遂考次公之族氏、官封,与夫行事之始终,复为之铭。
其序曰:惟庞氏之先,自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别食于庞,因以为氏。
近世或家车平,又徙成武,遂为成武人
公讳籍,字醇之
皇曾祖,赠太师中书令讳武
皇祖,追封秦国公讳文进
皇考,国子博士追封魏国公讳格
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曾祖妣,越国太夫人何氏。
祖妣,楚国太夫人陈氏。
妣,燕国太夫人邢氏。
大中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为黄州司理参军,再调江州军事判官
知开封府薛田举公为兵曹参军
薛奎代田,又举公为法曹
大理寺丞、知襄邑县
与修《天圣敕》,为刑部详覆官,历群牧判官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出治秀州,入为殿中侍御史
初,章献太后临朝,命有司定其出入仪物,著《内东门仪制》三卷。
及章献上仙,而章惠太后欲踵垂帘故事,公亟奏请焚之,其后章惠卒不敢出与政事。
寻为开封府判官
尚美人方有宠,遣内侍从礼下教旨。
公上言:「陛下初颛听断,而美人僭恣挠法,不亦上累圣德邪」?
于是仁宗怒,杖从礼,并责美人。
祠部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
初,龙图阁学士范讽,放纵不拘礼法,公为御史时,已尝奏劾之,及之官,益疏过失。
请辩,乃诏置狱于南京,已而责授鄂州行军司马,亦左迁公为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数月,徙福建转运使,复其官如故。
顷之,以侍御史入为三司户部判官
仁宗执政曰:「庞某其止是职邪」?
数日,改刑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纠察在京刑狱知审官院,为天章阁待制陕西体量安抚,历知汝、同二州。
赵元昊反,举兵围延州总管刘平遇战于北川口,监军黄德和望敌退走,遂为贼所害。
德和惧,使人绐言平实降贼,朝廷以兵围平之第,且收系其子弟,诏殿中侍御史文彦博驰往河中府案其狱,既又命公并讯之。
公至,具得其状以闻。
于是朝廷要斩德和,而刘氏子弟咸拔用之。
陕西都转运使
庆历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再迁吏部郎中
明年,改延州观察使,辞不拜。
左谏议大夫,为陕西四路缘边都总管,兼经略招讨等使,仍知延州
是时,元昊数寇边,公下令诸将毋得轻出兵。
其欲出兵,必召问其所以可胜之计,然后遣之,故其出未尝不有功。
凡筑十一城,以扼其要害。
又其下多美地荐草,募民耕之,岁得谷以省大费。
一日,元昊遣亲信李文贵者,以其酋领雅尔旺容书来,愿纳款塞下。
公曰彼固多诈,未可以信也,因留不遣。
会朝廷欲贷元昊之罪,而诏公招徕之。
公以为元昊屡胜王师,今若遽驰介以往,恐其气益骄。
于是召文贵谓曰:「国家之抚四海,靡有不至也。
元昊放命不恭,以毒我边民,且自视其区区之地,乃敢与中国争衡邪?
若天子赫然大怒,举师西乡而加诛之,将安为计哉?
夫虑不至于久远而徼一时之利者,岂知也欤?
其归语王,熟计之」。
踰月,文贵复来,然其言,未肯去僭号。
天子既厌西兵,复诏公曰:「元昊若称臣,馀一切勿拒之」。
公曰:「假之僭号,则安肯复臣邪」?
执以为不可。
及是时修复泾原,恐敌益复入寇,久之乃复书曰:「所陈非边臣所闻」。
明年元昊伊州刺史贺从勖来,自称「男邦面令国乌珠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公使谓曰:「天子臣妾四夷,今不称臣,不敢以闻朝廷」。
从勖曰:「大王愿以子事父,犹臣事君也。
使得至京师,天子不许,归而更议之」。
公乃上言:「西边用兵以来,敌人丧其和市,国中愁困。
今其辞稍屈,必有悔过自新之意,可遣使与之约也」。
于是诏著作郎邵民佐与其使并往,既而元昊果称臣,西边罢兵矣。
公遂入为枢密副使
八年,改参知政事
皇祐元年,以尚书工部侍郎枢密使
公始召还,以谓方用兵时,边壤烦苦,关中萧然,请减缘边之兵,还食内地。
议者以为不可,公卒减兵二十馀万。
至是,又以天下之力困于养兵,况兵众而不可用,方其无事,请以法加汰之。
议者又以为不可,公卒汰兵八万馀人。
二年,加户部侍郎
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公为相,不敢以毫发私人。
端明殿学士程戡除知益州仁宗使公谕之曰:「善抚远人,还当以二府处之」。
公曰:「二府惟天子许之,臣不敢以言」。
其后遂召参知政事,而程卒不知也。
广原州侬智高举兵陷邕州,又下沿江九郡,进围广州累月,还据于邕。
所过多被害,而张忠、蒋偕等继以轻敌失军,仁宗问谁可将者,公言:「枢密副使狄青,昔在臣麾下,其沉勇有策虑,可属以南方事」。
明日,青奏事殿中,遂以为宣徽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公事。
或言青起行伍,难使自专其谋,当更择文臣以副之。
公曰:「乡者偏师之出,号令之不一,进退之无法,以故数不利。
今命大将,若使文臣副之,则威令复不得行,岂不视前日之败也」?
公复请下诏,岭南一皆受青节制。
青既至,斩别将一人之不用命者,于是军中皆恐畏。
未几,果破贼而还。
仁宗欲以青为枢密院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曰:「昔曹彬江南太祖谓曰:『西有汾晋之师,北有幽蓟之难,欲用卿为使相,则谁复为朕立功邪』?
今宠青太过,后益有胜青功者,陛下何以赏之哉」?
于是复以青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太尉、河中尹。
入内内侍省都知守忠,以畏谨得幸,求为节度使
公曰:「昔王继恩两川,宰相以其有大功,欲优拜之,太宗怒,以为宦者不可使与政事,乃召学士钱若水议立宣政使以授之。
守忠无功,以为节度使,后复有求为宣徽使者,奈何」?
帝乃为止。
公在位久,而无他宰相,故谤言屡以及公。
道士赵清贶者,公之外亲,尝诈为人求官,有小吏告之。
公即捕系开封府,既而穷得其奸状。
初言者指公私于人,及流清贶海上,又言公纵法行事。
朝廷虽知公被诬,而言者不已,遂罢相,知郓州,寻加观文殿大学士
前此契丹尝遣使来求御容,仁宗顾左右,皆嘿然不敢对。
因曰:「能断大事,孰有如庞某者」!
至和二年,除昭德军节度使、知并州
明年,以灾异,诏中外咸言得失。
公密疏曰:「太子天下本,今陛下春秋顾方盛,然太子不豫建,使四方无所系心。
愿择宗室之宜为嗣者,蚤决之。
群情既安,则天异可塞矣。
臣历位将相,恐先犬马,无以报,虽冒万死而不悔也」。
敌盗耕屈野河,朝廷恐益复侵边,遣使更定其地。
既而召敌人不至,公遂禁边,毋与为和市。
敌人怨之,日夜聚兵境上,公又戒毋得辄举师。
久之,敌且去,命通判并州司马光麟州,与知州武戡计事。
乃请筑城三堡于屈野之西,使敌不敢耕故地。
还,公虽许之,而堡实未筑也。
已而敌兵辄复聚,管勾麟府兵马郭恩走马承受公事黄道元,乃与擅率兵至忽里堆,欲出其不意以击之。
会伏发,、道元皆战没,而仅以身免。
未几,敌送道元归,诏御史鞫,乃言与等行视堡地,因为敌所掩。
公坐是罢节度使,复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青州
于是司马光上书曰:「擅议筑堡,臣光实陈之。
等轻出亡师,伤国威重,罪在臣」。
公闻,亦上奏自咎,皆不报。
徙知定州
公在并时,年甫七十矣,欲谢事于朝,而以得罪,乃不敢。
及过京师,遂上疏曰:「臣疲老不足以任边事,愿乞骸骨以归」。
诏不许。
尚书左丞,辞不拜。
至定一年,复请老。
召还,又数自陈悃愊,天子不得已,听以太子太保致仕。
后三年公薨,享年七十六。
今天子追赠公司空,兼侍中
公为人明知有馀,果于临事。
少好学,及老而家居,终日穷揽诗书而不知倦也。
天性精于法令,常曰:「大臣当遵畏天子法,其敢自为重轻也」?
独严于治军,其下如有犯,必以便宜从事,或至于诛磔而无所容。
然善视其居处饮食,故士卒知所畏而乐以出死力。
其遇僚吏从容,使得尽所长。
其荐于朝,皆天下贤士大夫,与司马光尤相厚也。
所著文集五十卷。
公先娶边氏,枢密直学士肃之女,封嘉兴县君
继刘氏,供备库使永崇之女,累封彭国夫人
子男五人:元鲁,登进士第,为大理寺丞,蚤卒;
元英太常博士
元常大理寺丞
元中,太子右赞善大夫
元直大理寺丞
女七人:其封安康郡君,适冀州度支使陈琪;
封德安县君,适都官员外郎宋充国
封仁寿县君,适屯田员外郎程嗣隆;
封永康县君,继适宋充国
封安德县君,适大理寺丞馆阁校勘赵彦若
馀未行。
乃铭曰:
庞氏之先,实毕公裔。
成武人,自公三世。
成武之显,公所自发。
其发伊何?
文武维烈。
孰暴其武?
万兵以西。
顿甲来归,妥如婴儿。
孰施其文?
亦既入辅。
风雨节时,乐其众甫。
逮公去位,天异载仍。
天子曰咨,丐言予听。
公曰大器,维承之艰。
豫建太子,万世其安。
公过京师,公曰臣老。
天子谓公,公力尚少。
其往为予,更抚予埸。
岂无威名,以奠疆域。
公休于家,大事数问。
公丧未行,忽出审训。
孰不相将,曾莫如公。
君臣始终,令问何穷!
隧有丰碑,行者下拜。
史臣作诗,以示千载。
元夕 元 · 刘诜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桂隐诗集卷三
节夕贫相值,流年雪共新。
一灯遗老鬓,四海后元春
庭树犹淹冻,盆花不弃人。
儿童书茧卜,乐意愧渠真。